生活究竟有沒有任何意義?!

 

在那種寂靜之中,你其實是不會提出這個問題的;你已經使心的領域一切就緒,能夠去探索和發現。

 

而我們必須找到答案,但我們從哪裡找到答案呢,又是誰來做出回答?

 

是我,一個人去回答嗎?

 

還是那寂靜本身之中就有答案?

 

也就是說,一旦沒有因為動機,因為努力,因為對經驗的渴望,

因為觀察者和所觀之物、思想者和思想之間的劃分而產生的扭曲,就沒有能量的浪費。

 

那麼,在那寂靜中,就會有更巨大的能量,

也必然會有能夠超越語言去洞察的那種能量、那種活力、那種力量。

 

因為詞語並非它所指之物,描述並非被描述對象。

 

想要登上月球,製造出由百萬個零件組成的工具,

需要巨大的能量和三十萬人一起合作才能組裝成功。

但是那種能量與我們所談的能量完全不同。

 407bf38ebb75fd32  

你看,講話者對這一切非常認真。為此他講了五十年或者更久,

因為大多數心靈都或深或淺地困在窠臼之中,他一直警惕頭腦有沒有形成一個窠臼,

是不是在那個窠臼中感覺安全並滯留其中,因為如果你待在窠臼之中,

無論它多麼美麗、多麼令人愉悅和舒適,

心靈都會變得機械、重複,因而失去了它的深度、它的美。

 

所以我們問:那安靜是不是機械的,是不是思想的產物?

 

思想說:“必定有某種超越我的東西存在,要去發現它,

我就必須安靜,我必須控制自己,必須壓抑一切才能有所發現。”

 

這依然是思想的運動,不是嗎?所以我們必須懂得專注與覺察、關注之間的不同。

 

專注意味著將你的精力沿著某個特定的方向集中起來,

排斥其他所有的方向,建起一堵抵抗其他所有事情的圍牆。

 

覺察則相當簡單--如果你不把它弄複雜的話。

 

要覺察你周圍的一切,只是去觀察。

 

此時就有關注。關注意味著沒有一個你從那裡出發去關注的中心。

 

那個中心就是“我”,如果你從那個中心去覺察,那麼你的關注就是局限的。

 

有選擇時,中心就會存在;只要有選擇,

就總是會有“我”,我的經驗、我的知識--與你相分離的我。

 

而我們現在談的是完全沒有中心的關注。

 

你坐在那裡,如果此時你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去關注,

你就會發現你的關注廣袤無邊,

沒有疆界,因此你的整顆心、你的一切都全神貫注,

沒有選擇因而沒有中心,沒有說“我在關注”的那個“我”。

 

那關注之中有寂靜,那寂靜中包含了不再耗散的能量。

 

只有這樣的一顆心才能找到答案,才能去探索--不幸的是,

如果我描述它,它就會變得不真實--發現某種超越所有這些艱辛和不幸的事物。

 

如果你為此付出你所有的能量、時間和能力,

你就不會再過一種膚淺而毫無意義的生活。

 

這一切就是冥想,自始至終都是冥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梵朵心靈學苑 的頭像
    梵朵心靈學苑

    奧修梵朵

    梵朵心靈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